散文的随笔

时间:2024-02-27 16:35:42
散文的随笔(15篇)

散文的随笔(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文的随笔1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菏泽地区的东明县。不知道老家长什么模样,老家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梦,从小到大我一直在琢磨她的样子。

从刚记事起,就老听见爸妈常说起老家这个词。后来渐渐长大时,听爸爸讲到关于老家的故事:父辈姓郭,祖籍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民国二十一年前夕,山东发大水遭遇洪灾,农民房屋倒塌,地田被淹。东明县的老百姓面对自然灾害缺粮少穿,饥肠辘辘,衣不遮体。我的祖父和祖母为了生存下去,选择了出门逃荒。

逃荒这个词,在那个年代是很普通的,特别是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老百姓离开家乡,出门谋生存的很多。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带着妻儿子女,衣衫褴褛的背井离乡寻找活路。如果遇到可以生存下来的地方,就找个茅草屋或者破窑洞临时住下来,然后开荒挖地以求生存。父亲就是祖母来到现在的居住地之后出生的,为了纪念逃荒到山西垣曲后的平安生存,祖父给我的父亲起名:来生,就是来到这里出生的意思。若干年后,祖父一家有了自己的房屋,解放后的日子也逐渐稳定,父亲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儿女和房屋。母亲一共有六个子女,我排行老五。我的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父亲聪明能干吃苦耐劳,母亲干净细致,勤俭持家。在父母亲的精心培育中一家人顺利度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平稳的度过了那些年的风风雨雨。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回过两次老家,一次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带着我的大哥回去的。第二次是在我几岁的时候带着我大姐回去的。那时我记忆特别深刻,大姐和父亲在老家住了半个多月,回来后不但吃的白白胖胖,而且她的口袋里多了一样宝贝,令我们姐弟几个一天到晚的围着她转。那就是红彤彤的鞭炮!那个年代只有过大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偶尔看到。

父亲对母亲说老家的变化很大,人民的生活稳定多了。从老家回来后父亲就自制了做鞭炮的的工具,买了做鞭炮需要用到的硫磺等原料。在那年立冬后,父亲在一间空屋里做起了鞭炮,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过春节期间我们姊妹几个都会在花棉袄的小兜兜里装上几个鞭炮,骄傲自豪的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

除了做鞭炮,父亲还从老家带回来一些生花生,并在院子里的核桃树下开挖了一片松软的土地。父亲把花生籽儿种进土里,他说不相信花生不能在黄土地生长,他就要试试看。果然到第二年的收获季节,父亲从地里挖出来一串串,一串串的花生。那一粒粒饱满的落花生,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可爱的小人儿,别说有多招人喜欢了!从那年起我家的核桃树下总种着几平米的花生……

因为红红的鞭炮和香喷喷的花生,让我更加向往老家,我想老家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我好希望能和大姐大哥一样幸运,能够亲眼看到老家的一切。可是在我还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父亲肝癌发作很快离开人世。回老家的心愿就永远的搁浅在儿时的梦乡中。

四十多年来,每当听到有关老家的地名时,我都要特别关注。每当看到菏泽的老乡时我都要多看几眼,一边看他们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着老家的模样。我想,梦中的老家应该和我一样在成长吧?她一定是有着高端大气的公路桥梁,有着妖娆妩媚的高楼大厦,也有着美丽富饶的平原和土地,更有着祥和安康的乐居人民吧?

我向往着老家,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她的丰姿英貌……

散文的随笔2

莫言在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

读莫言的文字,总让我想起西北平原那片苍凉的黄土地,贫瘠、固执、野蛮。而在那沟壑纵深的黄土坡上,站着一位母亲,她的背已伛偻,步伐已蹒跚,可是,她的目光却异常坚定。正是有了这样的目光,才使得这片苍凉的土地有了别样的情怀。

其实以前也有读过莫言,比如《红高粱》,但他文字里那种令人窒息的沉闷和阴郁总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每掩卷沉思,更是怎么都不敢揣测作者的原意。我还是一样不敢有任何的评说,只是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一位母亲苦难而悲怆的一生。

书中的母亲不幸嫁了个不能生育的丈夫,却又不得不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于是,她只能一次次屈辱地与别人苟且,直到儿子上官金童的出生,母亲已经有了八个女儿,金童无疑成了母亲活着的所有希望。

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的生命轻若草芥,战乱、饥荒、严寒、瘟疫……眼睁睁地看着女儿们一个个死在自己的脚下,我真的无从想象,一个母亲,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的生死之痛。可是,母亲只能选择活着,因为儿子还在!面对生死,母亲唯一的本能就是紧紧抱住那个象征希望的儿子。

这让我想起了影片《苏菲的抉择》,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德国。

苏菲有一对可爱的儿女,稍大点的儿子和幼小的女儿,他们一起被关在纳粹的集中营里。因为苏菲的丈夫是犹太人,两个孩子也成了犹太人的后裔。在大难之日即将来临之前,纳粹军官给了非犹太籍的苏菲一个特权----她可以从一双儿女中选择一个活下来,剩下的那个将和其他人一起进焚尸炉。

这是一个多么残忍的抉择,苏菲的本能便是不做任何选择,她宁可陪着他们一起走向死亡,可纳粹军官把她死的权利也剥夺了。在生死的最后一刹那,苏菲本能地伸出手拉住了稍大点的儿子,却眼睁睁地看着幼小的女儿被送进了焚尸炉。

画面定格在苏菲和女儿绝望而无奈的眼神中,那一瞬间,我心如刀绞,那种让你感觉到窒息而昏厥的疼痛,却是连一滴泪也流不出来。

如果把这一切仅仅归结为重男轻女的愚昧,就太亵渎母亲所承受的苦难了。而我宁可相信,在生死的瞬间,母亲都是把女儿当作了自己的化身,她只愿赴死的那个人是自己,在失去女儿的那一瞬间,母亲的心也已经死去了。

影片《唐山大地震》中,母亲也同样把生的选择留给了儿子。而在此后的岁月里,这位母亲与苏菲一样,一直无法走出心里的那道阴影,对当年的事情讳莫如深,并几近自虐地折磨着自己的灵魂。母亲是在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那个被自己放弃了的女儿,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折磨,才能让母亲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生儿育女,母亲既是头顶的天,也是脚下的地,一遍遍地碾压、蹂躏,母亲却只能选择坚强地活着,因为在灾难面前,母亲早已来不及哀伤!

散文的随笔3

花,已经落了五年了……

——题记

那年秋末的诀别疼了彼此的心,很想驻足不弃,有些事终究事与愿违,很深爱,我埋藏心底当年年含梅初开时我总能聆听到你的心跳,在水一方,我点触一波微澜荡起思念你的痕迹,渲染梅雨共度姿态,梅花韵下依稀。

世界总是这样,遥望变成盼望,盼望变成期望,期望始终要变成失望。“若相聚,不离;若相惜,不弃。把酒对月饮,一杯尽,一曲意未尽。落花时节又逢君,当为君鸣一曲。人生难得一知己,知己 ……此处隐藏11525个字……课,我几乎是趴在桌子上睡完的。

然后是放学,我去校医那儿擦了点什么油在额头上。

我走下楼,前行了四五十步。

忽然间像想起什么,我停下脚步。

转过身子,头依旧很晕,想寻找却无力。

于是我走向另一个方向,去学校的小卖部买了颗棒棒糖。

我是随手从一大盆棒棒糖中抓出一颗的,因为我一直坚信缘分这种抽象的东西,所以,我连看都没看就把这颗跟我很“有缘“的糖塞进裤袋,付过钱,走了。

记得好小好小的时候有过这么一个梦想,我要每天都吃一颗棒棒糖。

我一直很执着于棒棒糖的甜,那也许是最简单的幸福。

却不记得,因为什么原因而放弃。

原来,梦想这么容易破灭。

还是,梦想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我揣着那颗不知是什么口味的糖,莫名有点心酸。

然后我走出学校。

习惯性在找我那辆车,车海茫茫,几乎每次我都会忘记我把自行车放到哪儿去了。

习惯性地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在车棚里穿梭三两次后,终于找到我那辆车。

习惯性,上车,骑走。

这次我却没有飞奔而去,可能是因为头痛吧,骑得倒是慢慢的。

原来,所有的东西、事情,甚至于人,都可以因为一些甚至不知名的理由而改变。

嗯,骑着路过一家文具店。

我记起来,差点忘了要买转笔。

其实中午就带钱来买了,只是没带够。回到学校后从书包里掏出几块钱放进口袋闲着下午放学了再去买。

只是居然差点忘了。

原来,所有想要做的事情都可以以为一个等待而推迟,最后遗忘。

头有些痛。

我进店,付钱,然后走了。

习惯性的动作,没有一点儿人情味。

沧桑悲凉。

心有些痛。

又骑上车,依旧很慢,骑着,走了。

转瞬间来到井字路口。

我想直走去小学看看。

直走那条路是红灯。

习惯性,绕开,走了右边那条绿着灯的路。

懊悔,只是再回头,绿灯变成红灯,而红灯变成绿灯。

后路已无,虽有可能再有。

原来,决定也可以不由自主地潜移默化。

不知为何,兴许是因为头痛,虽然我也很明确这是个借口,我没有掉头。

我向走着,不,骑着。

骑在车上总会给我这种错觉。

今天不知道怎的,总是会在突然间想到好多好多。

也许是因为头痛,虽然我知道这是借口。

我跳下车,扶着车往前走。

是因为头痛,还是什么?

我自己也说不清。

旁边忽然出现一个垃圾桶。

我想到怀中的棒棒糖。

撕开糖纸,扔进垃圾桶。

而我却在想用糖。

原来,有种选择,是不得不舍弃。

旁边出现一个地下通道。

通向我原本想走的路。

下坡,上坡。

推着车,很艰难这辆笨重的车,但还是

终于到达彼岸。

原来,每个决定都需要代价。

这次,我忘记了要扶着车走,习惯性,

上车,下车。

转瞬间来到小学的正门口。

时近七点,早已无人。

忽然我骑得很慢。

夜色突然降临,或是慢慢,我分不清。

好多好多记忆涌上心头,

头很痛,不知为何。

想想,我究竟在这段虚无而实质的光影中做了什么。

最后只赚一段回忆。

最后却亏了好多回忆。

我仍旧记得,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笑着离别。

不想哭,不敢哭。

原来,笑着哭最痛。

心很痛,不知为何。

才想到,我为了这段时间,这篇空间,一直在痛。

才想到,这次,不过依旧是一场借口,

为了发泄而痛。

却是痛最后才发泄。

我们在自以为自以为的黑暗里追逐黎明。

只记得痛。

我们在那片黎明回忆所谓曾经。

想起甜,却更痛。

散文的随笔15

夜深人静,窗外的雨声扰的人心神不宁。索性爬起来,听着轻柔的音乐,随手翻了翻以前的笔记本,偶尔翻到一页,上面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朋友在沙漠中行走,途中两人为了一点事情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到污辱,一言不发,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向前走着,又到了一个沼泽地,被打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剣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朋友不解,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了笑说:“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抹去它,而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的深处,那样任何风都不能抹去它。”朋友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学会宽容。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学会感激,你会发现这世上有很多对你真心的朋友……

读到这里,我眼睛不由的湿润了。

“宽容”,一个古老的话题;“宽容”,一个时髦的词汇。可就这样古老,时髦的字眼,我们却常常把它遗忘在角落里。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或则说都听说过,身边也都时不时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发生。

走在大街上,看到骑自行车的工人,或挑菜的农夫,或匆匆赶路的学生,不小心碰了或撞了打扮时髦、悠闲散步的“贵人”。哪怕什么也没伤着,被撞的人就会不依不饶。非要你赔他(她)的医药费,至少要把你臭骂一顿才罢休。

小学生吵架打架,这很正常,任何学校都不可避免。可有的人,他就是克制不住自己。听说自己的孩子被人家的孩子打了,二话不说一个巴掌摔过去,为孩子报仇。等事情越闹越大,只好到法院打官司,又花钱又劳神。

可见,都是心胸狭窄惹的祸!

“宽容”,需要忍耐;需要勇气;需要付出;需要修炼。

当然,人非圣贤。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更没有绝对宽容的人。虽说宽容是人类的美好心性的代表,是最大的美德。我们很多时候也许能够容忍别人的傲慢,固执,自负,甚至无礼,却很难容忍别人尤其是自己爱的和信任的人对自己的欺骗、背叛,恶意的毁谤和致命的伤害。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宽容的对待。

许多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仇恨应该是象一把不锋利的刀,钝挫之间都是难忍的伤痛,也许是时间流逝,也许是自己成熟坚强一些了,那份痛苦现在已然不那么锥心刺骨了。对被仇恨者的宽容,也让心怀仇恨的人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与恬静。

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沉重在宽容里释放,心灵在宽容里升华。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浪子回头,金不换”让我们学会忘却一切别人的过错,宽恕别人的过错。

学会宽容,可以让我们懂得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散文的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